|
关于启动2025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甘肃省相关赛事的通知 甘肃省篮球运动协会2025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甘肃省 竞赛规程
一、比赛名称 (一)省级赛名称 2025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甘肃省级决赛 (二)市级赛名称 2025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甘肃省xx市级赛 (三)基层赛 2025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甘肃省xx市基层赛 二、主办单位和指导单位 主办单位:甘肃省篮球运动协会、各市州篮球运动协会 指导单位:中国篮球协会、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 联合指导单位:深篮体育(北京)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省级赛(待定)、 技术支持单位:北京我奥科技有限公司 三、参赛对象和组别 (一)参赛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以及持港、澳、台户籍并在中国内地接受小学教育的少年儿童,只要身体健康,符合竞赛规程要求均可报名参赛。每人每赛季只能代表一支球队参赛,球员须持本人二代身份证报名和参赛(港澳台球员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及学籍证明)报名和参赛。 (二)参赛组别 1. U8组: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出生,男女不限。 2. U10男子组: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出生。 3. U10混合组: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出生。 4. U12男子组:2012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出生。 5. U12女子组:2012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出生。 四、报名办法 (一)组队形式 为便于赛事规范管理,参赛队由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社会篮球俱乐部、基层学校或业余体校等形式进行报名,也可以自由组队的形式报名,自由组队的须由家长担任教练员或者领队。 (二)参赛人数 1. U8组、U10男子组:每队队员6人,领队1人,教练员1人。 2. U10混合组:每队队员6人,其中至少2名女队员,且比赛中至少有1名女队员在场上,领队1人,教练员1人。 3. U12男子组和U12女子组:每队队员12人,领队1人,教练员1人,助理教练员1人。 4. 其他组别可由各主办单位依据相近组别规则自行拟定。 (三)报名途径 通过我奥体育app或中国篮球协会公众号线上报名。 (四)报名要求 以整队的形式报名,由领队在网上组建球队,报名时须上传参赛人近期免冠照片、二代身份证等相关信息(港澳台参赛球员需提供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且需法定监护人同意并提供法定监护人二代身份证号或者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相关信息。比赛开始两周前将关闭本地报名系统,报名系统关闭后,将不允许增加或替换队员。 (五)球队名称 球队可自由命名,中英文均可,不超过6个汉字或12个英文字符,要求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如球队名称不符合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宗旨和理念的,须按照组委会要求修改。 五、竞赛办法 2025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省级赛可分为基层赛(青少篮球俱乐部、社会培训机构和学校赛等)、市级赛、省级赛。各省级篮协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梳理本区域内12岁以下少年儿童的赛事体系,纳入现有的基层赛事。 (一)基层赛(篮球青少俱乐部、社会培训机构和学校赛) 建议时间为3月中旬至5月,各城市的青少篮球俱乐部、社会培训机构和学校等都可以承办,每个赛区每组别4支队伍,每招募4支队伍即可以开始比赛,8支队伍以下采用单循环赛制,8支或8支队伍以上采用先分组单循环再交叉淘汰的赛制,每队至少进行三场比赛(赛区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编排)。 (二)市级赛 建议时间为5月至6月,市级决赛不少于8支队伍。各俱乐部、培训机构、学校的各组别第一名晋级市级决赛。比赛采用先循环再淘汰的赛制,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单循环赛制,第二阶段采用交叉淘汰赛制,决出市级冠军及名次。 (三)省级决赛 省级决赛时间建议为6月份,比赛一般放在周末及节假日进行。比赛不少于12支队伍。省级预赛每个赛区各组别第一名晋级省级决赛,剩余名额各省级协会可按预赛赛区数量和球队数量依次录取。比赛采用先循环再淘汰的赛制,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单循环赛制,第二阶段采用交叉淘汰赛制,决出省级冠军及名次。 (四)大区训练营 举办了省级决赛的省份,U12男子组、U12女子组冠军队伍直接晋级7-8月份的训练营。若没有举办省级决赛的省份,该省份晋级办法由省级协会制定并报中国篮协备案,且只能晋级一支球队。 大区训练营阶段将增加专项技术与身体素质测试,具体安排另行发布。 (五)全国总决赛 举办了省级决赛的省份,相应组别队伍晋级8月中下旬的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由中国篮球协会指导,深篮体育(北京)有限公司与安踏集团联合主办,竞赛规程另行通知。 六、比赛规则、特殊规定及场地器材 (一)比赛规则 比赛采用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的《小篮球规则》。省级预赛阶段的比赛主办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场地、篮架。省级决赛将统一由主办单位提供,且需符合规则的要求。 (二)各组别特殊规定 1. U8组: (1)每名队员每场比赛至少上场完整的一节(连续的6分钟)时间。 (2)带球走和两次运球的判罚尺度: ①基层赛中允许运动员在一次控制球中有 1-2步的带球走或 1 次的两次运球。但在限制区内将按照《小篮球规则》进行判罚。 ②如果违反上述规定,裁判员将宣判违例并向运动员讲解此违例行为,将球权判给对方球队。 (3)在比赛开始前,运动队需到场4名队员方可开始比赛,如果某队在比赛开始前只有4或5名队员到场,则对方教练员可以选派相同数量的本队队员出场进行比赛。 2. U10男子组: (1)每名队员每场比赛至少上场完整的一节(连续的6 分钟)时间。 (2)在比赛开始前,运动队需到场4名队员方可开始比赛,如果该队在比赛开始前只有4或5名队员到场,则对方教练员可以选派相同数量的本队队员出场进行比赛。 3. U10混合组: (1)每名队员每场比赛至少上场完整的一节(连续的6 分钟)时间。 (2)每节比赛至少有1名女队员在场上参赛。比赛中,如该队场上参赛女队员因4次犯规、受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比赛,替换她的队员必须是女队员,如果该队没有合格参赛资格的女队员,则只能3名男队员继续完成比赛。 (3)比赛开始前,运动队需到场4人(至少1名女队员)方可开始比赛,如果该队在比赛开始前只有4或5名队员到场,则对方教练员可以选派相同数量的本队队员出场进行比赛。 注:U8、U10组别: 如果常规比赛时间结束时,比分相等,则由每队第二节场上参赛的4名队员交替进行罚球,得分多者获胜。如两队队员罚完比分依然相等,则场上队员进行一对一罚球,先领先1分的球队获胜。 确定球篮和罚球顺序的方式:两队队长猜拳(或猜币)选择罚球球篮或罚球次序,一方先选择罚球球篮,则另一方可以选择先罚球或者后罚球,一方选择了先罚球或者后罚球,则另一方可以选择罚球的球篮。 4. U12组: (1)教练员应将本队的12名队员分成两组阵容,在比赛开始前报告给记录员。每组6名队员,其中5名场上队员,1名替补队员,分别参加第1节比赛和第2节比赛。半时结束,教练员可重新调配两组阵容,分别参加第3节,第4节比赛。 (2)在比赛开始前,运动队需到场10人方可开始比赛。 (3)在某一节比赛中,由于队员5次犯规、受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某队该节阵容不足5人时,对方教练员可以指定该队另一阵容中的任意队员参加本节比赛。 (4)如果在比赛结束时,两队比分相同,则由第四节比赛结束时场上双方的5名队员交替进行罚球,累计得分多者获胜,若罚球结果相同,则进行场上队员的1对1罚球,先领先1分的球队获胜。 确定球篮和罚球顺序的方式:两队队长猜拳(或猜币)选择罚球球篮或罚球次序,一方先选择罚球球篮,则另一方可以选择先罚球或者后罚球,一方选择了先罚球或者后罚球,则另一方可以选择罚球的球篮。 (5)U12组别全国总决赛将采用3.05米高度篮架,男子组比赛用球7号,女子组比赛用球6号。(省级及以下可由各主办单位自行拟定) 5. 其他组别可由各主办单位依据相近组别规则自行拟定。 七、赛场纪律 保证小篮球赛事健康、有序的发展,净化比赛环境,制止赛场不文明现象和违背小篮球运动理念的行为发生。具体要求请参照《小篮球活动行为准则》。 (一)比赛执行“领队及教练员负责制”,领队应由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俱乐部、基层学校及业余体校主管领导以及自由组队的负责人担任,每场比赛必须到场。 (二)加强赛场文明建设,赛场发生任何事件,必须按组织程序由领队出面处理,教练员、队员、家长、观战同学均在管理之列,大会视他们为一个整体,上述整体内任何一方出现违规,均由参赛队承担违纪后果,对该队执行赛场及赛后违纪处罚(技术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和停赛等)。 (三)对于不符合小篮球运动精神的个人或参赛球队,除进行批评教育外还要视情节和问题性质给予处罚,或进行赛会通报或取消参赛资格。 (四)对于弄虚作假的集体或个人,一经查证将立即取消比赛成绩并永不接受参赛。 八、经费及保险: (一)本次比赛每名队员需缴纳200元参赛费+10元保险费,用于比赛保险,系统服务费及竞赛费用。我奥系统统一收取,此费用为该队员本赛季的参赛费用,如队员进入到市级、省级比赛,无需再次缴纳参赛费用(北京我奥科技有限公司将竞赛费统一分拨给各赛区,用于市级、省级赛事。省级赛经费不足部分,由甘肃省篮球运动协会资助)。 (二)晋级省级决赛运动队的交通费、食宿费由派出单位承担或队员自理。晋级大区训练营和全国比赛队伍的费用待中国篮球协会补充通知后另行通知。
九、比赛安全和晋级 (一)举办市级赛的单位要对承办比赛的分区赛场地、器材进行安全检查。比赛期间加强赛场管理,配备医务人员和安保人员,杜绝各种意外情况发生。举办市级赛的单位向甘肃省篮球运动协会申请开放系统(截止日期5月10日)。 (二)由于特殊情况没有举办市级赛的市州,各组别可推荐一支队伍参加省级决赛(省级决赛组别U10混合组、U10男子组、U12男子组、U12女子组)。除特殊情况外,举办了市级赛的赛区依次递补参加省级决赛的名额。 十、技术官员 各主、承办单位根据比赛需要,聘请裁判员、技术官员和仲裁委员。 十一、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联系人: 李梦婷 联系电话:17352031268
|